4日下午两点钟,记者来到同仁心理行为矫正,在二楼的走廊里看到有10多个人在排队等待心理咨询。在等候的人群中,有几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就医。刚刚接待完病人的张峻铭医生告诉记者,在元旦放假期间,心理出现了“爆满”的现象,
医生们的时间表被排得满满的,平均每天接待10个以上的病人,而且病人中以高三、初三的学生居多。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郑州市医科大学心理,发现这里的情况也相似。
“放假期间,心理门诊‘火爆’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张峻铭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心理行为矫正在我国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很多人根本不明白心理疾病的真正危害,只有家人或朋友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后,才想起来看心理医生。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现在青少年强迫症已经占心理临床疾病的50%以上,而中考、高考的学生为此病症的高危人群。
张峻铭医生向记者讲述了元旦期间接治的两个青少年心理强迫症的病例。小红(化名)是郑州某中学初三的学生,因为升学等压力,患有思维强迫症,每天她都会出现发呆的现象,而且还常常自言自语,如果有人打断,她就会破口大骂,甚至连她的父母也一样骂,小红还害怕进教室,每天进教室时她都要原地跳5次。而小军(化名)却是因为患有行为强迫症被父母送到心理门诊的。小军从小就是个内向的孩子,后因父母吵架刺激了小军,小军就更加地自闭了。但是,小军的自闭现象并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随着小军升进高三,自闭现象就更加严重,现在的小军经常会不停地摇头,老师询问小军为什么摇头时,小军说摇头可以不让自己想事情,而他想的却是早上吃了什么。
张医生告诉记者,造成小红、小军这样的病例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社会上升学、就业等压力,但孩子的父母也有直接责任,“为什么他们不早点带孩子来看病呢?”“社会舆论都说给孩子减负,但真正能减负的孩子又有几个呢?”张医生的两个提问让记者陷入了沉思,但孩子的父母、学校以及老师是不是更该好好反思一下……
本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ahlfsy.com/qpz/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