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向者设计的
人类社会的各种团体、组织、机构,似乎都是为外向者设计的。
从小到大,无论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在教育我,要做一个开朗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安静的孩子。
从小被灌输这样的观念,以至于我默认这是对的,反之是错的。
犯错时,人自然会感到焦虑不安,生怕被人发现。
于是我强迫自己去社交,去融入团体,去变得开朗,为了这所谓的正确。
然而,那种在社交场合中的焦虑不安阴魂不散,累积让我产生了更严重的抗拒。
我开始怀疑自己有社交恐惧。
为什么要有恐惧?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看,任何一个性状或行为能在物种中延续,是因为它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更深层次地讲,是因为自私的基因需要它保证宿主的存活,从而达到自己存续的目的。
恐惧这样的情绪能在进化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一定符合这样的原则。
那些没有恐惧情绪的个体已经在物竞天择中被淘汰了。
社交恐惧到底是什么?
理解社交恐惧一个更好的方式,是思考演化中的需求。
例如,婴儿害怕陌生人,害怕被单独留在黑暗的卧室,是因为在原始狩猎部落,杀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种威胁引发了婴儿进化上的应对策略,即对陌生人的恐惧和独自一人时的嚎啕大哭。
社交恐惧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某一种威胁,是一种生存适应策略。
进一步推论,社交恐惧就是要避免你去社交,迫使你将关注点从外部转移到内心。
以上结论,有助于你摆脱对于社交恐惧的刻板印象,完成一次视角的转化。
同时,这也是在为本文的观点做支撑———与社交恐惧做朋友,并将其转化成优势。
如果你只想消除社交恐惧带来的困扰,学会如何与社交恐惧做朋友即可。
如果你并不满足于此,还想更进一步,那么我会谈谈如何将它转变为自身的优势。
如何与社交恐惧做朋友
1、认知自我,成为内向者
步的认知转化,即将社交恐惧看作生存策略,而不是病或缺陷
第二步,坚定地成为一个内向者。
现实生活中,一个外向者也会很冷静,甚至在某些场合不善言谈,这可能跟他的理性思考模式有关,但他骨子里是个外向者。
有的内向者也会人来疯情绪高涨,一转头他却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读书。
一个人内向还是外向,并不能从他表面的冷静或冲动看出来。
这样的划分,实际上打破了简单的内向-外向的二元对立,有助于我们去重新定位自己。
在《安静》一书中,作者SunsanCain论述到:
内向的人并不一定是羞涩的。羞涩是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反对言论或羞辱而感知到的恐惧心理,而内向是一种对于安静平和环境的偏好。
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之于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
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
上文提到,社交恐惧的目的是避免你去社交,强迫你将关注点从外部转移至内心。
换句话说,社交恐惧就是要你成为一个内向者,避免你成为一个外向者。
2、控制社交距离
实际上,有社交恐惧的人,通常在熟人面前会变成的话唠,所以常被朋友认为是闷骚。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社交距离。
例如,你和你的爱人即便分居两地,社交距离依然很近。你的公寓搬来了一位黑人室友,即便你们每天打照面,但社交距离依然很远。
较近的社交距离中,彼此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质,这样的人和你的内心有很多交集,因此你不会受社交恐惧的影响。
相反,接触社交距离较远的人,会让你产生社交恐惧。
控制好社交距离,有助于降低社交恐惧带来的负面影响。
3、选择异步交流模式
即便你能控制社交距离,也依然不能避免要在生活与陌生人沟通交流,这怎么办?
当面沟通、电话交流、视频聊天等需要你及时回应的沟通方式,称为同步交流。
微信文字、邮件、书面等不需要你及时回应的沟通方式,称为异步交流。
有社交恐惧的人,应多使用异步交流的模式,来避免同步交流造成的焦虑和紧张。
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可以使用异步交流吗?可以,每次我发现自己接上不上对方的话题或问题时,我会说,这让我再想想,这个再让我了解了解。用这句话先搁置这个话题,让这个话题进入异步交流的模式,然后寻找双方能轻松进行同步交流的话题。
如何将社交恐惧变为优势
与社交恐惧成为朋友,只是为了屏蔽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这能让你成为一个内向者。而我想要做的,不仅只是消除负面影响,还要将其转变成优势。
1、孕育创造力
社交恐惧的反义词就是喜好独处,而独处和创造力之间有的联系。
独处能锻炼精深的能力,尤其是在不被人打扰的环境中创作,很容易进入到心流的状态。
心流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一种创作时忘却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手艺人、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工程师对这种感觉都不陌生,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心流中诞生的。
创作优质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独处和思考,需要沉浸在心流中,这是一种在内心寻求刺激的过程。对于在外部寻求刺激的外向者来说,这很难做到。
在孕育创作力这点上,社交恐惧驱使你向内心出发,相比外向者而言,这反而成为了优势。
2、将独处变为高质量的社交
不善言谈,不爱交往,那如何弥补社交的短板?
我的观点是,将书看成一种异步单向社交。
通过阅读牛人的书,与牛人进行跨时空的社交,是一种新的视角。我没办法当面请教费曼,更没办法向爱因斯坦提问,但我可以读他们的书,接受他们跨时空的教育。
读牛人的书时,我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倾听者,带着问题听其论述,也会写下自己的提问和反驳。
一本书读完,我相当于与这个牛人单独相处了很长时间,不仅仅知晓了他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他观点背后的思维框架。
饭桌上推杯换盏,你的朋友就是张三李四叶良辰,这样的社交大部分是浪费时间。
读牛人的书,你的朋友就是芒格、富兰克林、亚当斯密。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相比外向者,社交恐惧让你拥有更多的独处时间,那不如将独处变为高质量的社交。
3、合适的社交距离中掌控的社交优势
控制好社交距离,在合适的社交距离中训练按需外向的技能。
同时,在舒适的社交距离内,内向者的社交恐惧荡然无存,如果你做到了“孕育创造力和“将独处变为高质量的社交,这将提高你的个人价值,在这个社交距离内,你就能拥有的社交优势。
这样小小的社交优势,结合按需外向的技能,一点点扩大你的社交距离。不用急,一次迈一步就行,相信积累的力量会逐渐建立你的自信和勇气,然后耐心等待时间的回报。
4、不要连接资源,让自己成为资源
真正有意义的社交,是价值交换。
商业系统中的资源,可以人为连接,也可以自动抱团吸附。
例如,很多作家或艺术家,都是内向者,但他们的作品广为传播,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都会自动送上门来。他们无需通过我们所谓的“社交去达成这样的合作。
互联网时代遵循的是长板理论,一针捅破天后,其他的长板会自动连接过来。对于内向者来说,只需要做好自己,传递出价值,一切纷至沓来。
成为资源并不比连接资源差,如果你自己就是强势的资源,这比连接资源更有话语权。
所以,内向者不用学外向者做连接资源的事,而是向内挖掘自身价值,让自己成为资源。
以上这两部分论述的核心原则是,顺社交恐惧的趋势而为。就好比,外向是下行扶梯,社交恐惧是上行扶梯,你要上楼当然是走上行扶梯更容易。
这样,你就能将社交恐惧转变成优势。
本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ahlfsy.com/kjz/1650.html